女巫颜值进化简史

04.11.2015

大约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如今大家一提起女巫,不是想起《哈利波特》中赫敏一般的小萝莉,就是《蝎子王》中女巫一般的性感尤物;就连万圣节的大趴,各位“女巫”小姐们也通常走这两种路线,各种撩人。历史上的女巫真是这番形象吗? 万圣节文化虽然在英美国家更为兴盛,但是正宗的女巫文化却是地道的中世纪欧洲货。欧洲有女巫文献的时候,美国的领土上还是一群印第安兄弟在驻守。在这里,我们不妨凭借着古老的德国童话还原一下女巫的历史形象。



《韩赛尔与咯莱特》插图,左侧为女巫


翻翻《格林童话》,我们可以勾勒出女巫大体的样貌:她们通常身穿黑袍,满脸皱纹,牙齿掉光,大鹰钩鼻上再长个脓包就最好了。她们养黑猫、老鼠、癞蛤蟆,看起来阴森、恐怖,或许还爱吃小孩儿……从《白新娘•黑新娘》(Die weiße und die schwarze Braut)到《汉赛尔与葛莱特》(Hänsel und Gretel)都刻画了类似的女巫形象。即使是《白雪公主》中美艳的王后,在施法加害公主时,也化身成一个丑陋的老妪。

童话本身并非刻意丑化女巫,但可以说是当时人们对于女巫普遍印象的证明。所谓相由心生,丑陋的形象正是为了符合她们阴险恶毒的内心。那么问题来了,女巫为什么恶毒?首先我们要说一下女巫的起源。欧洲的女巫文化是伴随着欧洲史前泛神思想而兴起的。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过对于巫术(Zauberei)的信仰,最开始巫师都是部落里的宗教领袖、知识分子和医生,担负着维护本族人民身心健康的重任。

但为何惟独欧洲形成了长盛不衰的女巫形象乃至文化?答案自然还是要到欧洲的基督教化中寻找。基督教在欧洲确立其思想界领导地位后,教会自然不能容许眼皮底下还有这种怪力乱神之物的存在。《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女巫,你不应让她活着。”于是教会一声令下,巫术活动通通被划为异端,于是只得转入地下,在基督教世界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然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虽说皈依了基督教,但祖宗的信仰毕竟还是根深蒂固,于是,原始巫术与基督教开始在民间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非正统的民间信仰,也就是所谓的“迷信”(Aberglaube)。巫术信仰从此成为欧洲思想史上的一股暗流,与基督教思想并行不悖。

1   2     


Diesen Artikel DruckenMerkenSendenFeedback

Quelle: german.china.org.cn

Schlagworte: 女巫,万圣节,德国童话,中世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