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默克尔”辞职背后:这枚“重磅炸弹”早已埋下

16.02.2020

从默克尔到AKK,CDU内部矛盾深重


除去自身能力问题,卡伦鲍尔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基民盟内部存在的严重分裂。


默克尔执政以来,逐渐与基民盟的保守主义传统渐行渐远,她更多地受到施罗德时期“红绿联盟”的执政理念的影响,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而这种政治路线逐渐疏远了党内右翼保守派,为基民盟党内分裂埋下了隐患。


卡伦鲍尔成为基民盟党魁后,延续了默克尔的中间道路,出台了一个政治路线决议,那就是不允许基民盟与左翼党(die Linke)和右翼选择党合作。


但是,这一决议在州和基层层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比如原东德地区很多基民盟支持者认为,可以放松对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的坚决抵制,试采取灵活的形式与其合作;在原西德地区,很多基民盟成员则认为,不要太固执于左翼党(die Linke)的东德共产主义历史问题,应该考虑与其进行政治合作。


可见,在基民盟内部,既有“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也有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矛盾,裂痕日益显现。在默克尔做党主席期间,尚能凭借个人的魅力和谨慎稳健的行事风格将这些矛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到卡伦鲍尔这里,就更“hold不住了”。



也有评论认为,默克尔之所以在2018年底将党主席的位置让给AKK,就是一种自救的行为,借机把自己在基民盟党内党外面临的部分问题转给继任者。但事实证明,默克尔的“政治实验”失败了。卡伦鲍尔在辞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总理和党主席两个职务分别由两人出任这种安排带来了问题,似乎暗指这是导致自己威信不足的原因。


总之,无论是默克尔还是卡伦鲍尔,都没有能够解决基民盟内部矛盾,没有给基民盟带来新的与时俱进的纲领和蓝图。基民盟作为一个全民党岌岌可危,俨然要重蹈社民党的覆辙。


同时,基民盟内部的深层矛盾也折射了当代德国乃至欧洲社会逐渐分裂,走向“碎片化”的趋势。


谁来继任?德国政坛前景难测


AKK扔下的这枚“炸弹"令德国政坛猝不及防。媒体目前讨论最多的莫过于谁来接替卡伦鲍尔的问题。


普遍认为具有潜质的候选人有四位:分别是曾任联盟党党团主席、但在2018年与AKK竞争党主席失败的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现任联邦卫生部部长施潘(Jens Spahn),北威州州长、基民盟副主席拉舍特(Armin Laschet),还有巴伐利亚州州长、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Markus Söder)。


谁将最终接替AKK,成为基民盟新的党魁和联邦总理候选人?这将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的、左右为难的问题:一方面,如果这位继任者延续默克尔的中间道路,则基民盟矛盾难以调和,很可能会重新上演卡伦鲍尔的悲剧。而另一方面,如果他为了赢得基民盟联邦和基层右翼保守主义派别的支持,而推翻默克尔之前的路线,则会招来默克尔本人的反对。


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为了顾全大局,默克尔必将做出巨大的让步,这样才能一方面让自己平稳卸任,另外一方面又能避免基民盟遭遇更大的危机。


作者:陈猛,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德国问题研究所副教授


<  1  2  


Diesen Artikel DruckenMerkenSendenFeedback

Quelle: german.china.org.cn

Schlagworte: 德国,卡伦鲍尔,基民盟,默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