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t 22 Jahren auf den Spuren der chinesischen Seele

27.12.2017

德文外籍专家吕宁:旅华22载,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中国网12月27日讯(记者田思悦)哈特穆特·吕宁(Hartmut Lüning)是一位来自德国的语言专家,曾先后在德国和中国的广播电台工作,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外籍专家。1995年,吕宁出于对东方国度的好奇来华工作。在接下来的二十二年里,他对中国的热情有增无减。一方面,他因亲历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而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也享受东方文化带给他的异域风情。吕宁说:“回到德国,我总是会怀念老北京胡同儿里的夏天。这是我总想回到中国的一个牵挂。”

 

        十九大报告翻译:繁重但不枯燥

 

       在2017年,吕宁作为外籍专家参与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德文版的翻译和校订工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次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全国党代会报告的翻译工作。在吕宁看来,这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和开放的体现。他说:“这个变化说明,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发生在外部领域,还深入到了内部的结构层面。”

 

       谈及此次翻译经历,吕宁说:“十九大报告的翻译工作是紧张而高效的。”德文翻译组一共有七名中国同事,每人负责翻译报告的一部分。吕宁作为唯一的德语专家,不仅要确保所有中国同事翻译内容的准确性,还要给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和比喻寻找合适的德文表达。为此,吕宁和德文组的同事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但对于吕宁来说,繁重的劳动并不枯燥。他对报告里的很多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其中关于扶贫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分。吕宁认为,中国在这两项工作上成就斐然。回忆起第一次来到中国时的情景,他说:“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街上有很多自行车,几乎没有汽车,感觉这里的人相对比较贫穷。但现在可能我回到德国反而会有这样的感觉。”

 

        二十二年亲历:中、德差异变少,合作增多

 

       除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在很多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让吕宁印象深刻,比如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95年,北京只有两条地铁线路且车厢老旧。现在我们可以乘地铁走遍全城。在电动公交车和电动汽车方面,德国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但中国发展很快。”此外,网上购物也给吕宁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前总是要开车去大超市买牛奶、咖啡,现在直接上网下单,商品很快就会送到家里”,吕宁说。

 

        回看这22年,吕宁认为中德两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合作越来越多,比如两国在汽车制造、足球、啤酒生产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吕宁还注意到,两国的价值观也有相似之处。吕宁说:“今年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些也是德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美德。”

 

       回顾与展望: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回顾2017年在中国的生活,吕宁表示十分满意。他说自己保持了身体的康健,买了一辆新的代步车,参与了十九大报告的翻译,还参与审校了一批介绍中国地质、地理的书籍……这些或大或小的事件构成了吕宁平凡却不平淡的一年,也为他与中国的二十余载情缘续写了新的篇章。

 

        对于新的一年,吕宁希望继续坚持骑车锻炼身体,学习更多和中国有关的东西,更加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还计划去温暖的南方度假,计划去新疆和巴基斯坦的边境看看。吕宁说:“对于2018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每天都会发生新鲜的事情,每一天我都很期待。”

<  1  2  3  4  


Diesen Artikel DruckenMerkenSendenFeedback

Quelle: german.china.org.cn

Schlagworte: Übersetzung,19. Parteitag,Redakteur